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宁城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2年10月8日
宁城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素质和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明确“十四五”期间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根据赤峰市关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科普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方案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时代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十三五”期间,我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不断提升,科普供给能力持续增强,科普信息化水平有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得到发展,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继续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基本建立,为继续提高我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县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全区平均水平相比依然有差距,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全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区域、城乡发展还不均衡,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工作整体薄弱;科普供给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不高;科普投入不足,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仍需加大,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普工作的组织领导动员机制需要完善;科学精神弘扬不足,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
面向新时代,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凸显,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素质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需要彰显价值引领作用,提升公众终身学习能力,丰富人民精神家园,服务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高素质创新大军支撑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好地促进人的现代化,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服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素质和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科技兴蒙”行动,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信息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为实现“科技兴县、人才强县”目标提供基础支撑。
(二)原则。突出科学精神引领;坚持协同推进;加强科普产品供给;扩大合作交流。
(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我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全县科学素质发展更加均衡,科普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科普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增强,科普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科普投入持续增加,科普工作组织领导动员体系不断完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三、重点任务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重点实施5项提升行动。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激发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的科技知识水平。
1.深入开展校园科普活动。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推动“科技节”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实现科普进校园广覆盖。依托科技场馆、博物馆、科技志愿者服务队和科普专家,组织开展各类科普进校园活动,普及航空航天、生态环境、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
2.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各学校要创新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加强校园科普e站和科学工作室建设。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科技和产业资源,积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中小学衔接配套的科技教育课程。
3.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引导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科技馆、博物馆、科普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组织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鼓励科技工作者、技术工程师、医疗卫生人员等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组织以科普为主题的各类亲子活动。
4.强化主题活动。着力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科学营、探索实验进校园活动、科普剧大赛等品牌赛事活动,规范运行,出成绩,出精品。
5.提升教师科学素质。将科学精神纳入我县中小学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师关于前沿科技知识的学习,使教师队伍成为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精神的中坚力量。每年组织召开一期科技辅导员培训班。
牵头单位:教育局
责任部门:宣传部、工科局、人社局、卫健委、团委、科协
(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开展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实用技术培训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经营的能力。
1.树立相信科学的思想观念。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2.实施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育计划。深入落实《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方案》,继续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高素质农民提升行动。利用12316“三农”热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APP平台等载体,深入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巡回指导、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等科技服务。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民服务主体通过建立基地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引导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技专家开展农技服务,积极推广新进品种、技术和设备。实施农村妇女儿童提升计划,引导农村妇女参与农牧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补齐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偏低短板。利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智爱妈妈”等有针对性的科普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妇女和留守儿童科学素质。加大对偏远山区的科普工作力度,培养更多蒙汉兼通科技志愿者和科普信息员,加强蒙汉双语科普传播。
3.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建设。鼓励科研院所和农技协会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积极争取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农牧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落地应用。发挥好科普专家团队、大学生村官、农牧技术员、科技带头人在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技术创新的作用,让更多农民了解物联网、北斗导航等前沿应用技术,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牵头部门:农牧局
责任部门:组织部、宣传部、工科局、气象局、妇联、科协。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助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1.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获得者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2.实施技能创新行动。通过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技能创新竞赛,发现并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组织开展“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创新先锋号等先锋创建活动,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
3.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深入落实《赤峰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失业人员为重点,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将绿色发展、安全生产、身心健康、防灾减灾等知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科普进工地、进工厂等活动。到2025年基本实现有培训愿望的人员有机会参加一次相应职业培训。
4.推动“科创中国”应用。发挥“科创中国”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机制,营造创业创新创造良好生态。
牵头部门:工会
责任部门:教育局、工科局、人社局、团委、科协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有效分辨有害信息,增加对新事物的接收和辨别能力,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1.实施智慧助老计划。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依托“科普大讲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等,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宣教活动,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和电信诈骗。
2.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农村牧区、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充分利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党群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知识。
3.实施银龄科普计划。积极开发我县老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老科协、老年协会等组织,发展壮大老年科技志愿者队伍。鼓励有智能技术应用基础的老科技工作者、老干部组成兼职讲师队伍,开展科普传播行活动。
牵头部门:科协
责任部门:组织部、工科局、民政局、卫健委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进一步加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建设“科教兴县、人才强县”重要作用的理解,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高效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1.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找准新发展理念转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执政水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科学素质和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2.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18-2022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创新理念和思维,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大力开展面向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短期学习计划和长期学习规划,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牵头部门:组织部
责任部门:宣传部、教育局、工科局、人社局、科协
四、重点建设
提高科普供给能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时期强化4项重点建设。
(一)强化科普资源建设。以科普社会化、市场化和精品化为导向,加强科普公共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优化科普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
1.打造科普品牌活动。积极承接“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日”等科普活动,加强“科普中国”“科创中国”品牌宣传。各单位都要行动起来,结合工作特点和主题活动节点,打造覆盖广、种类多、有深度、有影响的特色科普品牌活动,让品牌深入人心,扩大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2.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利用科研任务、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和传播各类科技成果。推动各类科技场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加大免费开放力度。
3.增强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我县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进行传播展示,传播科学实践和成果经验,激发全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通过宣传教育、能力培训、榜样示范等増强科技人员科普能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科普影响力。
牵头部门:工科局
责任部门:宣传部、教育局、人社局、文旅体局、卫健委、科协
(二)强化科普信息建设。提升“科普中国”等优质科普资源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即时、广泛、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体系。
1.实施科普信息全媒体传播能力提升计划。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科普传播形式,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广泛传播,推动科普资源信息在各单位现有传播平台普惠共享,强化移动端科普信息推送,提升科普传播精准服务水平。引导各类科普组织和机构加强科普传播协作,加强科普e站建设力度,打通科普传播最后一公里。
2.实施科普信息智慧传播计划。统筹整合科技馆、科普示范基地等资源,创新工作模式,丰富实践载体,积极搭建理论宣讲、科技培训、科学普及、志愿服务、政策宣传等线上线下、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科普服务支撑。组织邀请自治区、市、县三级专家进行授课,精准满足基层群众学习培训、生产生活等个性化需求,有效提高科普宣传教育的时效性和覆盖面。
牵头部门:宣传部
责任部门:教育局、工科局、文旅体局、科协
(三)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推进科技场馆建设,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优化科普资源配置,拓展社会资源的科普功能。推进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科普展教功能场馆的科普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兴办特色科普场所,发挥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公共服务功能,扩大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
1.加强科普设施规划与指导。要加强基础设施分类指导和规划,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和标准。统筹流动科技馆、中小学科技馆,提升覆盖率和利用率,推进符合条件的科技馆免费开放。
2.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林业、地震、气象等不同功能的行业类科普基地,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培育支持一批管理运行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科普传播成绩突出、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和发展潜力的“科普+旅游”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科普教育示范社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科普公园试点,形成科普教育基地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等公共设施一体化的科普宣传教育体系。提升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功能,加强对科普教育基地的命名认定和动态管理。
3.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社区、企业、农村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引导车站、公园、商店、书店、医院、影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增强科普功能。加强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等与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联动,不断拓展科普活动和宣传阵地。
牵头部门:科协
责任部门:宣传部、发改委、教育局、工科局、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宁城县分局、水利局、农牧局、文旅体局、林草局、气象局
(四)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普人才,建立和巩固科普专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兼职人才队伍,积极发展壮大科普专家、科普信息员、科技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农村的科普人才,推进科普人才规范化培养和知识更新,推动科普人才健康有序发展。
1.加强科普专家团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专家团培训体系,强化科普专家团成员培养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专家团成员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发展壮大专家团队伍,针对农村、社区科普,建立一支较高层次的科普专家队伍,注重吸纳中小学科技教师、企业科技研发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科普队伍,不断优化专职科普队伍人员结构,打造一支具有我县特色的科普工作者队。
2.大力发展科普信息员、科技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科普信息员、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和服务激励机制,加强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发挥科技工作者、“基层三长”等贴近基层的优势,鼓励老科技工作者、广大师生、新媒体从业者加入信息员和志愿者队伍,传播科普信息、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构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3.加强科普讲解员、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重点在中小学、各类科普场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场所建立专兼职科普讲解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专兼职科普讲解员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科普讲解员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技教育、组织科普活动的能力。
牵头部门:科协
责任部门: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工科局、人社局、农牧局、卫健委、应急局、妇联、红十字、团委
(五)强化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参与构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科普服务体系,推动基层科普与文明实践相互促进、整体联动。
1.构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阵地。以县、乡镇、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为载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置科普体验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科普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科普角。将现有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e站、科普书屋、科技示范基地等,积极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之中。
2.创新科技志愿服务选择机制。吸纳“三长”、科技专家、乡土科技人才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队,完善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3.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面向青少年、农民、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牵头部门:宣传部
责任部门:教育局、工科局、农牧局、卫健委,妇联、科协、团委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县政府负责领导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工作,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各成员单位按照要求,将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工作规划和计划,发挥优势、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二)机制保障。建立健全协作共建机制。领导小组和各成员单位签订责任书,共同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完善奖励机制。对在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建立监测评估体系。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建立科普工作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建立完善督促检查机制。
(三)经费保障。各部门要根据实际,逐步提高科普经费投入水平。要加大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购置、运行等专项经费的投入。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承担的任务,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
宁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宁城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委办局:
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县政府决定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 长:于利民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姜益多 县政府办副主任
黄海顺 县科协主席
成 员:尹文富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李 辉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白景利 县发改委主任
裴宏伟 县教育局局长
陈 强 县工信和科技局局长
裴宏光 县民政局局长
崔国华 县财政局局长
李延辉 县人社局局长
杨鸿鸣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孙相志 县水利局局长
张 勇 县农牧局局长
史凤桐 县文旅体局局长
曹汉刚 县卫健委主任
袁恒利 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李 毅 县林草局局长
王景龙 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孝玲玲 团县委书记
王咏梅 县妇联主席
韩青松 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马维军 市生态环境局宁城县分局局长
王碧波 县气象局局长
二、其他事项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协,办公室主任由黄海顺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提出促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的政策措施建议,督查落实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承办领导小组交办事项。
蒙ICP备0500472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000053 蒙公网安备15040002000101号
主办:赤峰市人民政府 承办: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476-8334134
建设管理:赤峰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新城区玉龙大街1号党政综合楼 邮编:024000
蒙ICP备19002512号-2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030014 蒙公网安备15040302150577号
主办:赤峰市元宝山区人民政府 承办:赤峰市元宝山区人民政府 地址:赤峰市元宝山区政务局三楼
联系电话:0476-3512681(政府办公室) 0476-3518200(政务服务局) 网站地图
蒙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250026 蒙公网安备15042502150445号
主办: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 承办: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476-5322212 地址: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应昌街道北段 网站地图
蒙ICP备19002805号-2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300045 蒙公网安备15043002000017号
主办:中共敖汉旗委员会、敖汉旗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476-4322588 地址:敖汉旗党政综合楼 网站地图
蒙ICP备1100096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290065 蒙公网安备15042902150470号
主办:宁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476-4231043(仅受理网站事宜) 地址:宁城县政府党政综合楼 网站地图
蒙ICP备0500224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4020026 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46号
主办: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 承办: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476-8253726(仅受理网站事宜) 网站地图
蒙ICP备1900331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4040025 蒙公网安备15040402000143号
主办:赤峰市松山区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476-8446831 地址:赤峰市松山区友谊大街东段 网站地图
蒙ICP备05003979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4210033 蒙公网安备15042102000114号
主办: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476-7232909 地址:阿旗党政综合楼321室 网站地图
蒙ICP备15002593-3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4220024 蒙公网安备15042202000014号
主办:巴林左旗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476-7232909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契丹大街中段 网站地图
蒙ICP备0500192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4230022 蒙公网安备15042302000112号
主办:巴林右旗人民政府 承办:巴林右旗政务服务局
联系电话:0476-6216102 地址:巴林右旗党政办公楼 网站地图
蒙ICP备1400369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4260022 蒙公网安备15042602000100号
主办:翁牛特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翁牛特旗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联系电话:0476-6360788 网站地图
蒙ICP备0700027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280030 蒙公网安备15042802150438号
主办单位: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476-3759736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党政综合楼信息中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