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足迹。夏商以来,先后有东胡、山戎、匈奴、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女真、蒙古、汉等诸多民族于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和契丹文化发祥地之一,史称“紫蒙之野”,为辽代五都之一中京所在地。自战国时期起,属右北平郡管辖,西汉将右北平郡治所设于平刚(今县内黑城)。元魏时奚王建牙帐,唐置饶乐都督府。辽建中京,为辽代五都之一,所设的中京大定府是辽代中后期国都,成为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改中京为北京,设大定府大定县。元设大宁路。明代先后设大宁府、大宁卫,为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领地。自清至民国末年,宁城地区长期实行蒙汉分制,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先后属承德府平泉州、热河省平泉县。1933年,始称宁城县。1945年(民国34年)9月宁城解放,建立平泉(含宁城)县政府,隶属热河省行政公署。1946年(民国35年)1月,组建喀喇沁中旗政府。1947年,撤销喀喇沁中旗建制,称宁城县人民政府。1956年,热河省撤销,宁城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69年,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撤昭乌达盟建赤峰市,宁城县隶属之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