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按行政村、主要公路沿线、园区和基地等重点部位划分网格,多网合一、细化到块,将责任具体落实到村干部、工作队。
二是完善村民自治体系。积极引导村民“自治”,自行负责清理和保持自家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按照每人每年30元标准收取卫生保洁费,各村配备3-4名保洁员进行公共区域日常保洁服务。
三是完善环卫一体化运营体系。招标引进航天三创环保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县财政每年投入2696.2万元,负责625个自然村的日常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三创公司因需配备保洁车辆516台,清运车辆40余台,聘用保洁人员570余人。
四是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推进“户集、村收、乡转、县处”的一体化处理模式,大力推行垃圾减量“五指分类法”,针对性处理可腐烂、可燃烧、可变卖等垃圾,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五是完善污水处理体系。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开展河道“清四乱”行动,对河道内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清除,恢复河道治理23.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