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程。通过建立“城区优质校+乡镇薄弱校”结对机制,组织宁城高级中学、八里罕中学、实验小学等12所优质学校与24所乡镇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开展“送教下乡”“同课异构”活动,每学期互派教师交流80人次,共享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1.2万份,共建特色课程30门。截至目前,受帮扶学校教师优质课获奖数量同比增长40%,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平均分提升15分,城乡教学差距逐步缩小。
二是推进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通过投入1800万元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整合名师课堂、同步课程等资源5000节,覆盖中小学所有学科;为乡镇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200间、录播教室30间,实现“专递课堂”常态化授课,偏远村小学生可实时参与城区学校课堂互动。截至目前,平台注册师生达5万人,累计访问量80万人次,乡镇学校多媒体设备使用率达100%,教育资源覆盖率实现城乡均等。
三是优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建设教师周转宿舍800套,配套生活设施,给予乡镇工作补贴每人每月500—800元;开展“银龄讲学”计划,招募退休教师50名到村小任教,组织农村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3000人次,建立“职称评定向农村倾斜”机制。截至目前,农村教师岗位稳定率提升至92%,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78%,较三年前提高12个百分点,师资力量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