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打造生态教育基地,丰富实践载体。依托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中京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生态环境教育基地3个,开发自然科普、生态修复等主题研学课程15门;设置互动体验区、标本展示厅等功能区域,年接待学生、游客8万人次,成为市民亲近自然、学习生态知识的“活课堂”。
二是开展主题宣教活动,营造浓厚氛围。组织“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50场,举办生态摄影展、环保知识竞赛等特色活动20场;发放环保宣传手册、倡议书10万份,制作生态公益广告30条,在电视台、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公众生态保护知晓率达92%。
三是推进生态教育进校园,培育绿色幼苗。在全县中小学开设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编写校本教材10套,将垃圾分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纳入教学体系;开展“绿色校园”创建活动,评选绿色班级100个、环保小卫士500名,组织校园植树、旧物改造等实践活动300场,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