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进实验室标准化改造。对全县35所中小学、职业院校的200间实验室进行改造,按学科分类(物理、化学、生物)配备通风系统、应急喷淋装置、废液处理设施,更换老化电路、防爆灯具,设置危险品储存专柜(双人双锁管理);制定实验室建设标准,明确仪器设备摆放、安全标识张贴规范,完成改造后组织专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截至目前,实验室改造完成率达100%,通风系统覆盖率、应急设施配备率均达100%,危险品储存合规率达98%,实验室安全硬件达标率提升至95%。
二是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宁城县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实验教师、管理员、学生的安全职责,规范实验操作流程、危险品采购与使用、废液废渣处理等环节;建立实验室安全“日巡查、周排查、月总结”制度,实验教师每日检查仪器设备状态,学校每周开展安全排查,县教育局每月汇总通报情况;对实验室危险品实行“全程台账管理”,记录采购、入库、领用、归还、处置信息,确保可追溯。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安全巡查3000次,排查整改隐患65处,危险品台账全覆盖,未发生危险品流失事件。
三是强化安全培训与演练。组织实验教师、管理员每年开展2次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应急处置、危险品管理、消防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1次实验室安全演练,模拟化学品泄漏、火灾等场景,培训学生自救互救技能;在实验室门口设置安全知识宣传栏,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利用校园广播、公众号推送安全知识,提升师生安全意识。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实验教师800人次,开展演练70场,发放手册5万册,师生实验室安全知识知晓率达98%,实验室安全事故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