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构建三级传承保护体系。梳理契丹刺绣、皮影戏等非遗项目30项,认定县级以上传承人56名(含自治区级8名),建立“非遗档案数据库”,录制濒危项目影像200小时,出版传承书籍5部。培养学徒150名,60%的濒危项目转为稳定存续状态。
二是打造多维展示阵地。建设县级非遗展览馆,设6大展区、展陈实物300件,配套互动体验设备;在乡镇、村设立非遗展示角25个,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培训学生传承人800名。开展展演120场,学生非遗知晓率达90%。
三是推动“非遗+产业”融合。支持15家传承人合作社开发文创产品50种,在电商平台开设专属店铺,参与各类展会10场;打造道须沟景区非遗体验区,实现“旅游+体验”联动。2025年非遗产品销售额达80万元,带动10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