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分行业定制培训课程。针对建筑行业农民工,开设砌筑、钢筋绑扎、脚手架搭设等课程,采用“工地实操+理论授课”模式,每天安排6小时实操训练,邀请资深建筑师傅现场指导;针对家政服务行业,开展母婴护理、养老护理、保洁收纳培训,模拟家庭场景进行实操,培训合格后推荐至家政公司就业;针对电商行业,培训网店运营、直播带货、客服沟通技能,提供1对1开店指导,帮助掌握平台规则。截至目前,开展分行业培训150期,培训农民工8000人次,其中6000人取得职业技能证书,行业匹配就业率达85%。
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培训。与县内20家重点企业签订“培训-就业”合作协议,企业根据岗位需求提出培训标准,职业院校负责制定课程,培训期间安排农民工到企业实习,熟悉岗位流程;对培训后进入合作企业就业的农民工,给予每人1000元培训补贴,企业给予每月500元岗位补贴,连续发放6个月。建立校企培训跟踪机制,定期回访企业和农民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能问题。截至目前,校企合作培训农民工3000人,其中2500人留在合作企业就业,农民工平均月薪从3800元提升至4800元,企业员工留存率达90%。
三是优化培训服务保障。在农民工集中的工业园区、乡镇设立培训点20个,减少农民工往返奔波;开设“夜间班”“周末班”,方便农民工兼顾工作与培训;为脱贫家庭、残疾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发放交通补贴(每人每天20元)和就餐补贴(每人每天15元);培训期间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协助办理就业登记、社保缴纳等手续。截至目前,培训点覆盖所有乡镇和工业园区,夜间班、周末班参训人数占比达60%,累计发放补贴500万元,帮助4000名农民工完成就业手续办理,培训服务满意度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