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设多层级冷链节点。在县城建设县级电商冷链仓储中心,配备10座低温冷库(温度-18℃至0℃)、5座恒温冷库(温度5℃至10℃),总仓储容量达2万立方米,安装智能温控系统实时监测库内温度;在8个农产品主产乡镇建设冷链分拣点,配备预冷设备、分拣流水线,农产品采摘后2小时内完成预冷处理;支持30家种植大户、合作社建设小型冷库,每座冷库补贴3万元,解决农产品短期储存需求。截至目前,冷链节点覆盖所有农产品主产区,年储存农产品能力达5万吨,农产品预冷率从40%提升至80%,鲜品损耗率从25%降至10%。
二是优化冷链配送网络。组建县级电商冷链配送车队,配备20辆冷藏车(其中10辆为小型冷藏面包车),开通“县城-乡镇-村”三级配送线路15条,每周固定5次配送,确保鲜品从冷库直达电商仓库、商超和消费者手中;与快递公司合作,在18个乡镇快递网点设置冷链专区,配备50台冷藏柜,鲜品快递优先分拣配送,承诺县城周边2小时送达、乡镇4小时送达;对冷链配送车辆给予油补,每辆车每年补贴1.5万元,降低运营成本。截至目前,冷链配送覆盖所有行政村,鲜品电商订单配送时效达标率达95%,快递冷链专区日均处理鲜品订单800单,冷链配送成本下降20%。
三是强化冷链品质管控。制定《农产品电商冷链品质标准》,明确不同鲜品(如番茄、苹果、草莓)的储存温度、保质期、包装要求,对进入冷链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不合格产品禁止入链;在冷链环节安装温度记录仪,实时记录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数据上传至电商平台,消费者可查看温度轨迹;建立鲜品售后追溯机制,若因冷链问题导致鲜品变质,给予消费者全额退款并补偿,同时追溯责任环节进行整改。截至目前,冷链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9.5%,温度记录完整率达100%,鲜品售后投诉率从15%降至3%,消费者满意度达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