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印发《宁城县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方案》,2024年完成户厕改建2759户,累计完成卫生厕所34704户,卫生厕所普及率27%。建立镇村两级保洁队伍273个,聘用保洁人员853人,配备各类清运车辆983台。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收取保洁费340万元,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1.39万人次,清理生活垃圾9.11万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7.89万吨,清理残垣断壁62处。
二是开展面源污染防治。2019年,通过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粪污储存池4.05万立方米、粪污堆放场1.26万平方米、购买配套设备36台(套),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装备配套率达到100%。有机肥加工企业共5家。粪污集中处理中心3处。全县年生产各类有机肥30万吨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7%以上。大力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重点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肥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达到93%。集中开展地膜捡拾百日攻坚战,推广高强度加厚地膜8万亩,查办不捡拾地膜案件8起,残膜捡拾率达到9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55.5万亩,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2%以上。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18处,完成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60万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55万亩。
三是强化群众宣传教育。全县16个镇乡街全部召开垃圾整改及人居环境整治动员大会,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195场,发放宣传资料1.91万份,张贴宣传标语及横幅432余条。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不断提升自身文明素质和清洁卫生意识,共同制止垃圾乱丢乱扔、粪污随地堆放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树立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实现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建设美好家园。
四是完善村民自治体系。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村民自治,全县所有行政村将村庄清洁纳入村规民约。2022年开始,在环卫一体化以外投资180.508万元,在9个乡镇选取17行政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工作,聘用保洁人员66人,发放电瓶车72辆、垃圾桶15600个,建设垃圾中转站6处,开展“五指法”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五是加强考核监督检查。实行“县督查、镇监管、村监督”工作机制。由县农牧局牵头,住建局、卫健委、生态环境局、督考办等部门配合,成立4个县级专项督查组,目前已开展全县垃圾整治工作分片开展常态化专项督查检查2次,其中,县农牧局出动60余人次,对全县16个乡镇乡村垃圾整改工作推进检查。督查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的方法。重点督察内容包括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情况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情况,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后续管护情况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