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社区适老硬件设施。对城区15个老龄化率超30%的社区开展适改,在单元门口加装无障碍坡道80处、扶手200根,更换防滑地砖3万平方米;在社区公共区域设置休息座椅120个、放大版标识牌50块,为独居老人家庭免费安装智能烟感、紧急呼叫器800套;改造社区活动中心,增设老年活动室,配备按摩椅、助行器等康复设备。截至目前,完成适改社区12个,惠及老年居民1.2万人,智能设备报警处置及时率98%,老人居家安全事故下降60%。
二是搭建社区养老服务矩阵。在适改社区建设“老年食堂”10个,提供“一荤两素一汤”套餐,每餐定价8元,对低保老人补贴5元,日均服务200人次;组建“银龄服务队”,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组成,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每周2次的上门理发、代购药品、家政保洁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每月开展1次健康义诊,为老人免费测血压、血糖,建立健康档案。截至目前,老年食堂年服务7.3万人次,上门服务覆盖老人600人,健康档案建立率达95%,老人社区服务满意度96%。
三是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在社区开设“老年学堂”,每周开设智能手机使用、书法绘画、健康养生课程,每期招收学员50人,配备耐心教学的志愿者教师;组织“邻里茶话会”“节日联欢会”,每季度开展1次,鼓励老人参与节目表演、故事分享;建立“老帮老”互助小组,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共同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截至目前,老年学堂培训学员2800人次,文化活动参与老人3.5万人次,互助小组覆盖老人400人,老年群体社区归属感提升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