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在城区18个社区整合便民资源,每个社区至少布局1处便民超市、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快递驿站,1个共享充电桩;建设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整合民政、社保、计生等12项高频业务,实行“一窗受理、全程代办”,开通线上预约服务,减少居民排队时间。截至目前,便民服务圈覆盖所有城区社区,自助设备服务日均200人次,线上预约占比达60%,居民办事平均时长从1小时缩短至20分钟。
二是拓展便民服务场景。针对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在社区开设“便民服务日”,每月2次邀请理发师、修鞋匠、家电维修工免费或低价服务,年均服务居民5万人次;对行动不便老人、残疾人,提供“上门代办”服务,由社区工作者协助办理社保认证、证件补办等业务。截至目前,上门代办服务覆盖居民800人,居民“小事不出社区”需求满足率达90%。
三是培育便民服务队伍。从社区党员、退休干部、大学生中招募便民志愿者500名,按服务类型分为家政服务、医疗协助、事务代办等小组,制定志愿服务规范,开展岗前培训;与辖区内商户签订“便民服务协议”,引导超市、药店、餐饮店提供延伸服务,如超市代收发快递、药店免费测血压;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居民可通过社区公众号对服务质量打分,评价结果与志愿者评优、商户合作资格挂钩。截至目前,志愿者年均服务时长10万小时,签约商户达80家,社区便民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