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农户在生产经营中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切实保障好群众的“钱袋子”,大城子镇党委政府紧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主题,创新形式载体,特邀瓦房法庭资深法官、司法所人民调解员深入乡村,面向农户举办了一场精准实用的普法知识讲座,将党的关怀和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一、精准对接需求,党的关怀润心田
大城子镇社会治理办公室在日常工作和前期调研中了解到,柿子在销售环节易出现合同纠纷、货款拖欠、交易诈骗等问题,农户对此类风险防范知识需求迫切。社会治理办公室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具体行动,主动联合瓦房法庭、司法所,策划了此次针对性强、贴近群众的普法讲座。此举旨在通过司法力量的提前介入和精准指导,变“事后化解”为“事前预防”,是镇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切身利益、守护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的生动体现,让农户们在丰收时节更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关心与爱护。
二、法官以案释法,普法宣讲接地气
讲座现场,镇法庭法官摒弃了晦涩的法律条文宣讲,围绕“防范销售诈骗、签订规范合同、明确交易对象、保留有效凭证、遇到纠纷如何依法维权”等核心内容,结合近年来审理过的涉农产品的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乡音土话”进行剖析讲解。法官特别提醒农户要警惕“高价诱饵”、“虚假订单”、“预付款诈骗”、“收据充当欠条”等常见骗术,在销售时务必核实对方信息,尽量使用可靠第三方支付渠道,并注意保存聊天记录等证据。互动环节,法官对农户们提出的在实际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和法律困惑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这种“送法上门”、“面对面”答疑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普法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三、服务以书延续,法律知识伴身旁
为延伸普法成效,让法律知识常驻群众身边,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法律知识读本发放环节。工作人员向与会农户发放了《农民法律知识读本》及《民法典》。这些读本内容紧扣农村实际,选取与农户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以通俗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相当于为农户提供了“课后辅导资料”,方便大家随时查阅学习。这一贴心举措,进一步巩固了讲座效果,将法律服务的温暖持续传递。
四、深化群众教育,凝聚共识跟党走
此次普法讲座不仅是一堂法律知识课,更是一堂深刻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群众教育实践课。社会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法庭法官在宣讲中,避免枯燥的说教,注重引导群众用心感受党和政府始终心系百姓安危冷暖,不断加强社会治理、推动司法服务下沉,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护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教育群众要感恩于党领导下创造的和平稳定、法治健全的社会环境,要自觉听从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指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跟党走”。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农户们对党的信任感和依靠感,凝聚了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共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共识。